《蚕桑通报》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蚕桑科普进校园活动开展的意义与成效分析

 
来源:蚕桑通报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22
 

科普活动的开展能极大地丰富青少年儿童的精神生活,并能增加他们对科学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对启迪智力、提高动手能力、激发科学趣味等起到很大作用[1-3]。开展科普教育走进校园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科学素质,增强对科学认知和理解,是进一步增强青少年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责任意识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随着国家和自治区政府对“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等的宣传力度不断加大,结合小学三年级科学课《蚕的生长变化》对蚕桑知识的需求,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自2011年起充分发挥在科普设施、科普活动、科普宣传人才方面的优势,组织建立了蚕桑科普团队,积极与南宁市多所学校进行交流与合作,开展特色蚕桑科学科普活动,为切实提高学生科学素质提供了有力支援,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与肯定。本文通过在幼儿园、小学开展多种形式的蚕桑科普活动,分析总结近年来蚕桑科普进校园活动所取得的成效和宝贵经验,对今后广西蚕桑科普发展提出意见建议,以期达到弘扬蚕桑传统文化和促进蚕桑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目的。

1 活动开展的意义

科普产业是一种新兴的产业,近年来各式各样的科普教育以多形式多途径的方式开展。蚕桑科普是众多科普之一,其对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培养未来科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广西紧紧抓住国家“东桑西移”的机遇,已发展成中国蚕桑第一大省,肩负着做大做强中国蚕桑产业的重任,然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源源不断的科技支持与人才支撑,需要通过有效途径来加强普通民众对蚕桑产业进一步的认识,增强大家对产业发展的关注度,从而培养出愿意为产业发展贡献力量的人才,为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1.1 社会意义

1.1.1 借力“一带一路”宣传广西蚕桑产业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给全国蚕桑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更是为广西的蚕桑产业发展提供了机遇。如何利用机遇突破产业瓶颈,寻求产业可持续发展,是每个蚕桑技术人员都应该思考的问题。通过“一带一路”,各级政府部门可以更深入的了解到蚕桑产业在农业发展中的地位,以拨付更多的扶持资金。广西则可以借此宣传自己的优势和蚕桑理念,建立“走出去、引进来”的模式,充实壮大蚕业科技人才队伍。

1.1.2 弘扬中国传统蚕丝文化 我国栽桑养蚕的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早驯化野蚕并缫丝织绸的国家,距今已有5500多年。通过科普活动,可以向青少年儿童宣传如嫘祖娘娘、马头娘、青衣蚕神、传丝公主等传说,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到我国独特的蚕丝文化瑰宝,进一步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1.1.3 增强广西青少年儿童对蚕桑产业的认识近年来,广西抓住“东桑西移”政策,大力发展蚕桑产业,自2005年起蚕茧产量已连续14年全国第一,自2010年以来生丝产量连续9年全国第一。2018年全区桑园面积18.95万hm2、蚕茧产量36.89万t,同时,蚕种饲养量、亩桑产茧量、生丝产量、桑枝食用菌产量、蚕农售茧收入等多项指标均位居全国第一[4]。但是广西蚕桑产业大而不强,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5]。通过广泛开展蚕桑科普,能提高广大青少年、儿童对蚕桑科学的认识,培养出更多对蚕桑事业感兴趣的接班人,为蚕桑产业科技人才输送提供有力保障。

1.2 经济意义

通过蚕桑科普活动,可以增加群众对蚕桑产品的认识,让更多的人群了解蚕桑文化及产业,大大增加蚕桑副产品带来的产业附加值。现代蚕桑产业已经不是过去人们所了解的单一的栽桑养蚕。现代意义上的蚕桑产业除了栽桑养蚕还衍生出许多的副产品产业链,一是果桑加工产品(桑果汁、桑果醋、桑果干)、鲜食果桑、桑叶茶等;茧丝除了缫丝织绸,还能深加工成食品和化妆品;蚕、蛹、蛾都能再加工成具有一定功能的保健品。二是为博物馆、科技馆、蚕桑科普基地等机构的科普讲解员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2 活动开展的形式及成效分析

自2011年起,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采用PPT讲课以及实物展示、科普基地展示等形式在南宁市多个幼儿园和小学开展蚕桑科普活动,赢得广大师生一致好评。蚕桑科普活动既丰富了小学自然课堂上的内容,增加课外知识,又培养了学生们热爱生命、热爱科学、积极向上的精神,提高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将来向祖国输送科技人才,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奠定了基础。

2.1 PPT讲课的成效分析

蚕桑科普团队针对青少年儿童的需求和特点,制作以大量图片为主、搭配简单易懂文字的科普课件,采用PPT多媒体讲解的形式授课,向学生们讲述蚕桑历史文化、家蚕的一生、蚕桑科技、蚕桑资源利用和现代蚕桑种养等知识,并结合课件内容与学生们进行问答互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通过科普课程,学生们还能学到与蚕桑相关的成语、俚语及诗词歌赋等,对课外知识的补充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教师及学生家长给予一致好评。但由于学校要求,教学课程一般控制在30~40 min,时间上的局限让许多知识点都只能是匆匆带过,而且科普活动仅有一节课,课后互动比较少,无法很好达到知识加深和巩固的效果。

2.2 实物展示的成效分析

科普团队在实物展示方面可展示如不同种类的蚕、桑叶、蚕种、蚕茧、丝绸服饰、蚕丝被、桑叶茶、桑果汁、桑果醋、桑果酒、添加桑叶粉或桑果粉的食品等方便携带的实物,同时应学校的要求,结合科技周活动,搭建蚕桑科普实物展台结合视频滚动播放,能让学生们对科普的内容有更直观的感受,更清晰的概念。一是学生们可以品尝与蚕桑有关的食品、饮品,还能让陪同前往的家长了解蚕桑副产品的营养价值、保健功效等,从而达到扩大蚕桑科普宣传的目的。二是学生可以体验蚕丝织物的轻薄、光滑,体验蚕丝被的轻软保暖,还能现场体验如何区分真品和赝品等,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蚕桑的了解。不足之处在于这种形式要求专门的场地,且能够展示的物品种类要丰富,该项工作在人力、物力和时间上都有一定的要求;科技活动周的开展在时间上也是有限的,并不能达到随时参观的效果。

2.3 科普基地展示的成效分析

学校联合科普基地参观展示,能够将PPT讲课、实物展示较好地结合。科普基地一般配有桑园、蚕房、简易缫丝机、蚕桑历史文物(仿品)或图片等,青少年儿童在听课以后可以到桑园采摘桑叶和桑果、到蚕房喂蚕、体验剥茧缫丝及参观历史文物或图片等,能参与到种桑养蚕的全过程,也能了解更多的蚕桑历史文化,也能更进一步学习体会到蚕生长的动态过程和参与蚕桑生产及制作蚕桑副产品过程的乐趣,整体趣味性增加。但是目前广西蚕桑科普基地数量较少,教学设备比较简陋,这对基地科普活动的开展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科普基地在接待及经营管理能力方面还有待加强。在全国范围内,多省市已经建立比较完善的蚕桑科普教育基地,如广东宝桑园[6]、江西凤凰沟[7]、江苏华佳丝博园[8]、湖北南漳楚桑丝绸文化博览园[9]等,都值得广西参考借鉴。

3 意见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只有公众的科学素质不断提升,国家创新能力才能始终波澜壮阔[10]。尽管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近年来开展的蚕桑主题科普、展览等活动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具有局限性,例如科普人数有限、科普受众面较窄、科普效果不够广泛深入等。科普的目的是让大众了解科学,提高科学素质,蚕桑科普活动形式应有效地结合当前流行的方式,更灵活多样的开展,大众才能更好地了解蚕桑产业和蚕桑文化知识。

3.1 多种渠道开展蚕桑科普活动

除了上文提到的“校园+科普团队”“校园+实物展示”“校园+蚕桑科普基地”模式,还可以通过校园联合科技馆、博物馆等专业场馆开展。当前,参观科技馆、博物馆是现代周末亲子活动较流行的方式。现代工薪阶层的父母通常周末相对空闲,正好利用这段时间和孩子互动交流,而科技馆、博物馆正是城市中安全便捷、环境舒适、吸收知识的好去处。在这些专业场所开展蚕桑科普,课程时间的安排可以更加自由充裕,孩子们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家长也能参与学习,同时增强亲子交流的氛围,有利于科普人群的拓展和科普效果的扩大。

3.2 多方合作开展蚕桑科普活动

与联合高校、企业及社会组织等联合开展蚕桑科普活动,不仅可以使蚕桑科普走进中小学,更可以走进大专院校,增强社会影响力。蚕桑是一门比较冷门的学科,一般情况下除专业学生外,非专业的学生对该学科的知识了解较少。科普活动联合高校,可以从生物知识和文化传承的角度对大学生和社会公众进行蚕桑科普宣传,大大增加科普的受众面,拓宽高校学生的知识面。除高校外,与企业及社会组织联合也是一种新兴的科普方式,例如专门以科普馆盈利或以“科普旅游”盈利的模式,打造场馆的形式及宣传的方式更灵活多样;建造的科普旅游园区更符合现代人们的精神和物质需求。

3.3 多平台开展蚕桑科普活动

随着信息革命的日新月异,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传播技术已经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文化结构等,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先导性力量[11-12]。2018年12月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为8.29亿,全年新增网民5 653万,其中新增手机网民6 433万,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约占中国网民总数的98.6%,手机上网已然成为中国网民最常用的上网渠道之一[13]。互联网改变了科普宣传的地域场所,大大增加了人们获取科普知识的渠道,新媒体科普在未来将会成为科普的一种主流方式。如今,由班主任建立家长微信群,方便家长和老师沟通孩子学习情况的方式已经十分流行,通过微信群交流蚕桑知识的方式,使蚕桑科普作为课堂外兴趣班融入到家长群,可增加亲子课外学习交流时间。据任福君等[14]预测,到2020年,国家将投入400亿用于建科技馆,青少年群体在科普音像制品领域的消费额可达200亿元,科普玩具市场销售总额为548亿元。因此,科普影像制品也是未来蚕桑科普重要宣传手段。蚕桑科普活动,应紧跟国家科普信息化实践的浪潮,还可以通过利用电视台、广播及新网络媒体等方式进行传播,并把新网络媒体作为未来的主流方向,逐步探索科普活动网络直播、搭建科普视频播放平台等形式的应用。

4 结语

蚕桑科普作为广西未来较有发展前景的科普产业之一,具有前景广阔、潜力巨大的优点,但广西的蚕桑科普产业市场化、集约化程度不高,没有形成规模,专业化程度也相对较低。本文仅对南宁市多个幼儿园、小学进行科普活动进行调查分析,总体上还缺乏数据支撑。发展科普产业应当以扩大社会效益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支柱[15]。广西蚕桑科普未来要找准定位,不仅针对青少年儿童,而是面向更广阔的人群,以满足广大群众对科技文化知识的需求,最终达到普及和弘扬蚕桑悠久传统文化和目的。

[1] 郑坚.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的实践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21):187-188.

[2] 杨红.浅谈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的意义[J].石河子科技,2008(6):7-8.

[3] 章伟云.探析博物馆在青少年教育中的意义[J].世界教育信息,2012,25(5):48-50.

[4] 谢东.抓好特色富民产业 落实中央一号文件 创新推动广西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广西蚕业工作暨蚕桑产业扶贫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广西蚕业,2019,56(2):1-5.

[5] 雷桂胜.关于广西蚕桑生产模式的思考[J].广西蚕业,2017,54(1):37-39.

[6] 陈智毅,廖森泰,肖更生,等.宝桑园科普基地在科普活动中的功能与作用[J].中国蚕业,2009,30(4):83-85.

[7] 徐宁,黎小萍,彭晓虹,等.江西省休闲蚕桑模式推广应用探讨——以凤凰沟风景区为例[J].中国蚕业,2015,36(1):73-76.

[8] 吴江区旅游局.华佳丝博园入选首批省级研学旅游示范基地[EB/OL].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政府网.(2016-08-19)[2019-05-16].http:///upfile/template/contentpage/zgwj_ztfw/nry.aspx?ID=.

[9] 代炜.全国首家“楚桑文化”旅游景区——南漳楚桑丝博园AAA级景区正式开园[EB/OL].南漳新闻网.(2017-09-04)[2019-05-16].http:///news/.html.

[10]苏滨.人民日报新语:走出实验室,科普圈新粉[N].人民日报,2019-01-31(12).

[11]张加春.新媒体背景下科普的路径依赖与突破[J].科普研究,2016(4):18-26.

[12]王康友,郑念,王丽慧.我国科普产业发展现状研究[J].科普研究,2018(3):5-11.

[13]华尔街见闻网.2018年中国网民数达8.29亿中国网民数量趋势分析[EB/OL].(2019-02-28)[2019-10-20].http:///n//.html.

[14]任福君,张忠义,周建强,等.中国科协科普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研究报告[R].2010.

[15]任福君,张忠义,刘轩.科普产业发展若干问题的研究[J].科普研究,2011(3):7-15.


文章来源:蚕桑通报 网址: http://cstb.400nongye.com/lunwen/itemid-50766.shtml


上一篇: 蚕桑多元化发展与创新分析
下一篇: 诉讼法与司法制度论文_中共科右中旗人民法院党组关于盟委第十轮巡察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蚕桑通报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